壮哉!泉州这个“皇妈宫”见证一位奇女子的殉国悲史

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-05-10 14:56:27


崖山之役,南宋杨太后不肯苟活求生,投海殉国;晋江塔头刘村开基祖以忠义守节为念,设神位供奉杨太后,子孙秉志建成慈元行宫;太后崇拜流入越南,南宋竟成海神……


丨慈元行宫大殿上方高悬“南宋母仪”匾额



不改成色的奇崛人物



每遇王朝崩垮、朝代更迭之时,往往充溢着各种悲怆、哀婉的故事,汉、唐、宋、明,莫不如是。一些奇崛高古的人物,也常会在这样的时期脱颖而出,如岳飞、文天祥、黄道周等。曾以“离地露根的兰花”来暗示亡国遗民哀痛心境的南宋画家郑思肖,高呼“不知今日月,但梦宋山川”之时,历史的定格,便多在这样的瞬间,且任凭岁月冲刷,不改成色。

在泉州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宫庙,这里同样缄封着一段历史的血泪悲歌,定格住了一位奇女子面对沧海横流的刚毅身影。奇的是,这位女子日后竟被越南民众视为海神,奉祀至今。这座宫庙就是晋江东石镇塔头刘村的“慈元行宫”(俗称“皇妈宫”),这位奇女子便是在南宋末“崖山之役”里殉国的杨太后。



与众不同的“皇妈宫”



塔头刘村居住的都是刘氏人家。迈入塔头慈元行宫,你能迅速地感受到这座庙宇的与众不同。主殿之上,高悬着“宋慈元皇太后”、“南宋母仪”匾额,分明地告知这里所祀的主神与皇太后有关。整座行宫栋宇聿新,华堂高筑,气象堂皇,又犹存太古之风。神龛之内帡幪之中的塑像若隐若现,难识其面。龛前还放置着两座辇轿,里面分别端坐着“宋昺帝”和“慈元皇太后”。殿中有柱联写着“三载帘垂志吞羯虏,两朝主幼力护圣躬”、“翘节崖山母仪不朽,奉神塔海世代长光”。


丨屹立于塔江江畔的“慈元塔”


宫内墙上有碑刻《慈元行宫甲子重建记》,据塔头刘村的老年人协会会长刘荣谋介绍,碑文是该村刘氏十六世裔孙、举人刘云路于清同治六年(1867年)所撰。在碑文的开头部分便直截了当地点明了该宫庙祀奉的主神的来历:“塔江慈元行宫者,祀宋殉节厓山慈元杨太后者也。”厓山即今广东崖山,而“杨太后”据查其原名为杨巨良,浙江淳安人,是宋度宗的贵妃(淑妃)、宋端宗赵昰的生身母亲。其父杨瑞芝,曾中进士,官至兵部侍郎使,后以女贵,进封燕国公。



忠诚守节成为祖训



在这位杨太后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她在崖山殉节,为什么会被刘氏奉祀于晋江东石的塔头刘村内?这从《塔江刘氏族谱》中都能得到解答。


丨明朝首辅叶向高撰写的《忠烈祠碑记》收录于族谱中


塔江刘氏宗祠为硬山顶砖木石建筑,三开间二进。前落三川脊顶、双塌寿,石构门墙,有青石夔龙窗、影雕花鸟腰堵、白石浮雕麒麟裙堵等装饰,檐下木构牌楼,梁裙、雀替、吊筒雕刻彩画甚工。门廊有柱联:“远从北里分宗派,近自东楼肇本基”。


丨主殿侧墙贴满红色“契约”书


刘村的《塔江刘氏族谱》始修于明万历年间(1573—1620年),后又数历重修,现存有清刻古本。,《塔江刘氏族谱》共有13本之多。在《塔江刘氏族谱总图》卷中,我们发现收录有明朝首辅叶向高撰写的《忠烈祠碑记》以及明朝礼部主事、中书舍人吕图南所作的《塔江刘氏族谱叙》,珍贵异常。


从族谱上的记载来看,塔头刘村(也称刘厝)的开基祖是南宋时护驾杨太后和宋幼主南行的朝散大夫、行军令史刘拓。


宋德祐二年(1276年),蒙元攻陷临安,恭宗被掳北去,益王赵昰继位于福州,封杨淑妃为慈元杨太后。尔后,端宗赵昰与杨太后,以及弟弟赵昺,南下泉州,怎料招抚使蒲寿庚闭关拒驾。刘拓之父、福建招抚使刘仝祖勤王兵败后,自缢身亡。由于忠心耿耿、守节不移,他与妻兄林同二人被后人共祀于“忠烈祠”中。


杨太后与二幼主继续南逃广东。时值兵荒马乱,刘拓由福清东北故里打算潜至漳州,道经泉州时,改变主意,“遂止于泉之晋之塔江焉”(隐居于晋江塔江东楼一带)。刘荣谋表示,刘拓在塔江隐姓埋名,教书为生,生有三子。所以,现在塔头刘氏共分三房。


景炎三年(1278年),端宗赵昰惊病交加,在碙洲去世。端宗死后,朝臣江万载、陆秀夫等人拥赵昺为卫王。1279年,因被元兵逼迫,无处躲逃,丞相陆秀夫负卫王赵昺在崖山投海自尽,随行10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。卫王赵昺时年8岁,是宋朝最后一位帝王。


杨太后听闻赵昺与陆秀夫投海悲讯后,痛哭曰:“前九主,后九主,嗟南北之相符;亡一君,立一君,尽心力而后已。今无复望,甘填精卫之冤;义感全师,尽守屈原之节。”(见《慈元行宫甲子重建记》)表达了她不愿辜负君、国而苟活于世,愿像屈原一样守节而终的志气。“遂投海殉国,懿寿36岁”。


当刘拓获悉杨太后和幼主投海身亡一事,悲愤欲绝,于是“爰塑主母之神,少效臣职;用示继绳之后,共尽忠心”,设杨太后与帝昺神位供奉的同时,也教育子孙要忠诚守节。后来,刘氏子孙在塔头建起“慈元行宫”(即“皇妈宫”),数百年来香火奉祀。其开基祖刘拓的“行军令史”铜印,亦被保存迄今。



殉国气节折服民心



据介绍,目前在中国,仅有三处奉祀杨太后的宫祠。除了晋江塔头“慈元行宫”外,还有一处在广东崖山,该祠名为“慈元庙”,另外一处则是台湾鹿港镇海埔厝庆安宫。每年农历四月初四,晋江塔头都会举办慈元皇太后生辰庆典,后来又演变为“慈元文化节”,用以纪念这位以身殉国的南宋太后。


丨刘贤款翻阅刘氏族谱,寻找刘氏修建慈元行宫的记载。


在《慈元行宫甲子重建记》一文中,刘云路称赞杨太后:“问历朝之,孰比行芳?增两粤之山川,更因人重。”认为杨太后的气节,足以使南宋后期某些气骨衰弊的叛臣相形见绌。


经过历代以来的修缮,如今的塔头“慈元行宫”美轮美奂、金碧辉煌,它与屹立于塔江江畔的“慈元塔”(古称虎啸塔)相互辉映,已成为该村的一大美景。


另外在塔头“慈元行宫”内,记者还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:在主殿左侧墙上贴满红色“契约”书,其内容大致都是村中某孩童要拜皇太后娘娘为“谊母”。塔头刘村村支书刘永进笑着说,自古以来,村里哪家的孩子如果长得比较瘦弱或者多病,就会来这拜“皇妈”,与“皇妈”结个缘,讨个平安吉祥,久而久之渐成一种民俗。在村民的心目中,“皇妈”无疑是最重要的庇护神之一。



异域海神再添传奇



崖山之役或许是宋王朝的终结,但与大宋烈魂有关的传说并未就此画上句号。慈元杨太后在身故数十年后,竟出人意料地成了越南地区的“海神”。


据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牛军凯在其论文《“海为无波”:越南海神南海四位圣娘的传说与信仰》中称,“南海四位圣娘”是越南的重要海神,其人物原型是中国宋朝末年的杨太后及其两位女儿(公主)、一位侍女。文章称,在中国绝大多数官方史籍中,没有提到杨太后曾生有公主之事,但香港地区有关于杨太后女儿的传说,据康熙版《新安县志》载,在官富山(今属香港九龙地区)有“金夫人墓,在耿墓侧,相传慈元后女晋国公主溺死,铸金身以葬,熔铁锢之”。


丨塔江刘氏开基祖刘拓的行军令史铜印保存至今


为什么杨太后会成为海神?部分越南史籍称,杨太后和宋朝公主投海后,其尸首漂流至越南义安省琼瑠县大乾海口,“衣服容貌完然如生,皆惊以为神,于是相率封葬,立祠奉事”。牛军凯的研究称,杨太后及公主在乾海门被祭祀后,逐渐成为越南清化、义安地区的重要神祇。其首次官方接受和册封是在越南陈朝英宗时期(1293—1314年)。高春育本《大南一统志》载:“兴隆二十年(1312年),英宗亲征占城,舟抵乾海门,夜梦神人曰,妾赵宋妃子,为贼所逼,困于风涛至此,上帝敕为海神久矣,今愿赞圣功以杀贼。继觉,乃命致祭启行,海为无波,直抵闍盘城。大捷,及还,命加封赠国家南海大乾圣娘……”阮炳《南洋四位圣娘谱录》说,黎圣宗曾加封神祇为“皇婆大乾国家南海四位圣娘”。据《乌州近录》记载:“凡远近商卖人等船过海,倘遇风波尤迫,恳祷呼吸之间,果遂平安,至今随处海口,创祠以祭。此南海福神之最灵者也。”一段时间内,四位圣娘甚至是越南民间影响最大的神灵。


在越南,杨太后成为被供奉的“四大天后”之一,保佑出海平安,可见杨太后崇拜已经融入了越南文化之中。其实不只是“杨太后”走出了国门,在东南亚还有“三忠宫”奉祀着文天祥、陆秀夫和张世杰。牛军凯认为,这是中国文化向东南亚传播发展的案例,揭示了“海上丝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”的重要内涵。


明天启元年(1621年),吕图南在其所撰的《塔江刘氏族谱叙》中称:“天之爱中国也,虽当闰置腥浊之日,常留忠义之正气,以至于镌金裂石而使人奋;而天之爱忠臣义士也,虽当国破家亡之日,亦当常留如缀之一线,以至于丰枝茂干而使人思。”字字珠玑,引人深省。


正所谓,“一代兴亡史,千秋节概风”,南宋文天祥、陆秀夫、杨太后等留下的这股忠义之气,显然并没随着年月的逝去而淡去,相反,它还会在人心之中慢慢聚集、氤氲如盖。

图文源自网络


泉州最具人气、最具价值的生活、资讯平台

「  合作联系:18605956421  」

「  客服QQ :1126918177  」

轻戳下面  阅读原文我等你哟!

发表
26906人 签到看排名